大家都知道,人体含有大量水分,而水是导电的。同时,人体里还有脂肪、肌肉等不同组织,这些组织对电流的阻碍程度不一样。脂肪的电阻大,不太容易让电流通过;肌肉因为水分多,电阻就小,电流容易通过。人体电阻抗分析仪就是根据这个特性来工作的。

工作时,分析仪的电极会和人体皮肤接触,通常是把手和脚放在特定的电极板上。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微弱交流电流,就会通过电极进入人体。电流会在人体内 “行走”,从一只手经过身体,流向另一只手,或者从手流到脚。在这个过程中,电流会遇到不同组织的阻碍。
因为脂肪电阻大,电流通过脂肪时受到的阻碍就大;肌肉电阻小,电流通过肌肉就比较顺畅。这样,电流通过人体不同部位后,回到电极的情况就不一样。测量电路会精确测量电流在人体中的电压降,根据电压降和已知的电流强度,利用欧姆定律(电阻 = 电压 ÷ 电流),就能算出人体不同部位的电阻抗值。
这些电阻抗值包含了丰富的身体信息。分析仪内部有预先设定好的算法和模型,它会把测量得到的电阻抗值,结合人的年龄、性别、身高、体重等数据,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。通过分析,就能估算出身体里脂肪、肌肉、水分等成分的含量和比例。比如说,如果电阻抗值比较高,那就可能意味着身体里脂肪含量相对较多;电阻抗值低,可能肌肉含量比较丰富。
不同频率的电流,在人体中的传导情况也不同。低频电流主要在细胞外液流动,高频电流则能穿过细胞膜,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都有分布。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的电流,分析仪能获得更系统的身体电阻抗信息,分析结果也就更准确。